文:搅和之王(评论)
图:高志森
编辑:Tiffany
有剧透,夸得篇幅比较大,字数1.6k。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完全出乎我意料的剧。 首先我想着重夸一下剧本。众所周知,再好的演员配置,没有好的剧情也是白搭,而这部剧绝对是靠剧情杀出了一条路。好,好得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原著是马伯庸《两京十五日》,历史小说,全文不短,改成仅两个多小时的舞台剧确实有难度。一旦改不好,就容易变得冗长、拖沓而无重点。但我认为这个剧本改得很好,节奏紧凑,故事连贯,明暗线交织得复杂而有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让我一个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也能看得很明白。
剧情简单来讲就是落难太子朱瞻基在几位义士的帮助之下,由南京回到北京夺回皇位的故事。这一部分占了绝大篇幅,情节跌宕起伏,三位主角的身世作为全剧的暗线也铺垫得很到位。紧接着,便来到了整部剧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经历了重重磨难的太子,终于夺回继承权,准备登基为帝。全场灯暗下来,唯有一束定点光打在他身上。他在仆人的侍奉下,更换上皇帝的服装。通过他的大段独白可以感受到,曾经懦弱的太子,在十五日的旅程中已然成长为一位称职的君主。他了解了底层百姓的生活,了解了全国经济的流通形势,了解了作为君王应尽的责任。然而,这就足够了吗?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我愿称其为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不错的故事。但之后的反转,才是真正出乎我意料,令我拍手叫绝的地方。它告诉你,不,不够,了解如何成为君主依旧不够。为君的后面还有历史,还有人性,还有无数厚重的东西等着你。前面的都是童话,后面的才能称得上是现实。原来,三个人的身世之谜到现在才真正揭开。如果杀父仇人的后代是你出生入死的朋友,如果你爱的人曾被你的家族伤害,如果曾经要至你于死地的人现在为了救你而牺牲,那么,你究竟是谁?如果早就知道这一切,你还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吗?本剧的最后五分之一,将这些问题一个个抛给观众,它把人性一点一滴地剖析开,再全部压在你的身上,让你惊诧得喘不过来气。剧中,这三个人的故事引出了三个家族,三代人的历史,最终,以悲剧的形式收尾。这悲剧既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也是他们命中注定的。女主的好友因为明朝的殉葬制度而死,当她质问太子朱瞻基时,可谓是字字诛心:你说你学会了体恤百姓,珍惜每一个百姓的生命,那我朋友失去的命又怎么还?凭什么朱棣的死,要让无辜的女子为他买单?如果你真如你自己所说为万民着想,那你敢不敢推翻你祖先定下的殉葬制度?面对这些问题,朱瞻基无法做出选择。同样的问题放在你我身上,我们依旧无法选择。或许,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们无法跨越的鸿沟。男女主用死亡来诠释它,而朱瞻基则要用余生来践行它。
故事讲到这里,终于完满。最后的升华,让它从一个不错的故事变成了关于人性的探索。这样的剧情,越琢磨它便越厚,这才是好剧本。
其次我想说一说演员。这部剧,启用的全部都是青年演员。这是个很大胆的决定。在我看来,这步棋也走得很不错。青年演员虽不像老演员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属于新时代的新东西,能为整部剧注入新的血液。这是老演员们无法比拟的。且单论专业,也大都算是可圈可点。连续两周拜访人艺剧场的我,在对台词有着极高要求的情况下,对演员们的演绎依旧是满意的。不论是中间的舞段还是打戏,都能看出是认真训练过的。至于几次口胡,在我这里也算是瑕不掩瑜了。
最后说一下服化道。服装很有讲究,以遵循历史为第一位,而不是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假国风。道具除了一个双层可移动的多功能木架和半包围的LED屏,就没有其它布景了。虽然简单但却实用。我也构想过,如果有更多布景,这部剧会不会更加精致。但由于转场时使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布景和道具一多,或许反而会耽误节奏。音效的加入也算是一个加分项,每一个点都恰到好处。白莲教出场的那段音乐我印象尤其深刻,太契合了。
至于能够改进的地方,我觉得也有很多。提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由于是历史剧,一些对白比较偏文言,没有字幕可能对于不清楚古文或历史的观众不太友好。
一句话总结,可以看出整个团队的诚意,这份用心也确实做出了东西,它的求新,它的深刻,绝对是值得一看的。
备注和负责声明
未经书面许可,保留所有权利,不得使用任何部分或完整的文章或照片。本号转载的文章都已注明出处,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请在第一时间发送邮件给本号, bbcc1223@126.com我们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若喜欢作品的可以点击“在看”,这样有机会分享给更多朋友。要是再点击“喜欢作品”,那将对我们鼓舞更大。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查实原作者,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麻烦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