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讯:2020年岁末,位于珠江南畔的广报中心大咖云集,高朋满座。在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国资委、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的指导下,广州日报社主办的“双城联动双循环促新经济发展——2020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广报中心成功举行。
本次峰会设置主论坛及圆桌论坛环节,邀请了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著名经济学家,以及金融、汽车、地产、医药、食品等不同领域的杰出企业代表共200多人参加峰会。众多经济领域的翘楚、专家齐聚一堂,站在广深双城联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发展空间及双城“比翼双飞”的具体方向,探讨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相互促进,以期加快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广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同期,重磅揭晓“2020年广州日报金质金融服务品牌金融机构”“2020年广东金融力量护航六稳六保杰出贡献团队”“2020年大湾区促进经济发展标杆企业”“2020年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杰出贡献民营企业”等多个奖项。

广州日报:讲好广州故事,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融媒体平台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广州日报社社长杨清蒲表示,今年前10月,广州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广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当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勇当排头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次2020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将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发展空间,探讨“十四五”开局广州经济发展,探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带来的机遇,探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重大的课题,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广州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作为在全国有影响的主流媒体,讲好广州故事,传播广州声音,当好广州智库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杨清蒲表示,近年来,广州日报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着力破除纸媒路径依赖,着力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融媒体平台,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构建新闻+服务的运营新模式,努力将广州日报打造成为全国具有强大实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人民网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广州日报融合传播力居全国报纸第五名、地方报纸第一名。
国资委:1~11月广州国资委监管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6%
12月10日,广州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崔彦伦在参加广州日报举办的“2020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上透露,2020年广州国资国企经受了“疫情大考”的严峻考验,不断加快提质增效步伐,1~11月广州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不含3户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684.8亿元、利润总额近500亿元、工业总产值4011.4亿元、劳动生产总值13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1.03%、8.6%、4.3%。

回顾“十三五”,广州国资在优化布局、深化改革、自主创新、资本运营、社会责任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2016~2019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分别是12.5%、15.7%、9.8%、9.5%,其中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高0.7个和5.5个百分点;市属国企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8.1%,比“十二五”期间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增速连续5年保持15%以上,从2016年的69.6亿元翻番至2019年139.1亿元;201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8.5%,比2015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干?崔彦伦表示,将积极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抓紧编制并实施“十四五”广州国资布局与结构调整战略规划,加快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国有经济在我市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畅通循环、稳定增长的主力军作用,为广州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金融局:金融业继续稳坐广州第四大支柱产业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王德昌表示,2020年,广州金融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新突破,对广州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继续坐稳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

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指标持续快速增长。1~9月,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比重9.8%,预计全年实现增加值将超过2200亿元。1~10月,全市金融业税收455亿元,同比增长7.4%,占总税收比重为9.93%。1~11月,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2.21万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82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贷款余额5.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3%。
1~10月,保费收入1279亿元,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00家,今年新增21家。全市持牌金融机构326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56家。金融业总资产近9万亿元。
二是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广州金融影响力持续提升。为落实国家、省政策,及时制定出台广州市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66条措施,并新增出台企业上市、金融招商、小贷行业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等多方面多项政策措施,“1+N”金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在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广州位列全球第21位,并被评为全球第八大金融科技中心。
三是统筹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我市充分利用央行多轮专项优惠利率贷款,协助共计1.3万多家抗疫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380多亿元。创立政策性的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市场化的广州市转贷服务机制等政策措施,仅6个多月时间,已带动银行机构为2.1万多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信用贷款180多亿元。
对于面向“十四五”的规划,王德昌指出,将科学谋划“十四五”广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构建与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将广州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要素交易中心。并不断提升广州市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主题论坛
。
为进一步探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与机遇,活动现场还邀请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进行主题发言。
连平:把握好“十四五”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和重要增长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论坛上发表主题为《“十四五”规划拓展大湾区发展空间》演讲时表示,创新驱动经济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通过这五大方面发力,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把握好“十四五”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连平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双循环”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RCEP更好地有机结合,保持大湾区原有优势上打造新的发展优势。第二,结合“十四五”规划,将创新科技推动放在首要位置,带动产业不断升级,使产业链向中高端产业链推进。第三,朝着多元和复合的金融中心方向发展。第四,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财富管理中心和资产配置枢纽的建设。
李楚源:粤港澳大湾区是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地
“医药健康产业一直被誉为朝阳行业,粤港澳大湾区是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地,广州医药健康产业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广深双城联动,将更好地发挥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主引擎作用,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方面大有可为。”在今天的论坛上,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进行《发挥优势 创新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主题演讲时如此说。

李楚源介绍说,今年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日活跃人数就高达148.21万人,广药集团负责的广州“穗康”小程序的口罩预约板块,点击量高达数十亿之巨,注册人数近2000万人。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支持“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药”的发展,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他介绍说,疫情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大众健康需求正在不断提升。“预计行业未来5年仍有近万亿元人民币的增长空间。”其表示,“大疫出良方”,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乃至全世界从未像今天这般关注中医药。今年广东省及广州市也召开了全省、全市中医药大会,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力度支持政策,所以中医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圆桌论坛
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格局之下,金融活水如何畅通“双循环”助推新经济发展?传统企业如何积极拥抱新经济?如何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峰会圆桌论坛环节,多位业内资深专家从金融与新经济的两个视角探讨如何助力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文静、王楚涵、林晓丽、陈丽莉、涂端玉、倪明、张露、赵方圆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莫伟浓
海报统筹:徐梅花、苏琬茜、谭惠兰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石钰
备注和负责声明
未经书面许可,保留所有权利,不得使用任何部分或完整的文章或照片。本号转载的文章都已注明出处,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请在第一时间发送邮件给本号, bbcc1223@126.com我们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若喜欢作品的可以点击“在看”,这样有机会分享给更多朋友。要是再点击“喜欢作品”,那将对我们鼓舞更大。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查实原作者,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麻烦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