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

冲锋在科技战疫最前沿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

九省通衢的武汉被按下“暂停键”

号令如山,冲锋向前

1月26日

由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出征武汉

113天里

专家组全体成员与时间赛跑

与病魔抗争、与死神较量

第一批出征、最后一批撤离

1.逆行 逆行

为加强武汉一线防控力量

军事科学院抽调军事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奉命组成军事医学专家组

担负对武汉疫情的应急检测和科研攻关等工作

1月26日晚

军事医学专家组首批13名同志

在陈薇院士率领下登上飞机

向武汉进发

军事医学专家组临时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这一专家团队

都是长期从事病原研究、疫苗研发

卫勤装备研发攻关的骨干力量

从非典爆发、到人感染H7N9 禽流感疫情

再到2014年西非埃博拉大流行

这些常年与病原体顽强战斗

身经百战的科研战士再一次临危受命

科研人员在火神山连夜展开装备 邵龙飞 摄

2.救人 救人

武汉的疫情正处于上升期

形势非常严峻

整个城市的病毒核酸检测需求非常大

迫切需要提升日检测量

短短24小时内

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

在位于半山腰上的

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建了起来

大量核酸样本会不定时地送到这里

帐篷式移动实验室

他们第一时间搭建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

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

以及全自动提取核酸的方法

将近百份的样本从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

压缩到4个小时

实现了一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

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

武汉一线,科研人员在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做实验 邵龙飞 摄

在陈薇院士指导下,2月中上旬

专家组张晓鹏副研究员和战友们

开始搭建基于化学发光法的

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

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这一平台可以同时检测新冠病毒

N和S蛋白的IgM和IgG四种抗体

建成后,专家组借助这一平台

先后帮助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

湖北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等多家医院

进行了血液样本筛查

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

武汉一线,徐俊杰研究员和团队在一起 邵龙飞 摄

3.冲锋 冲锋

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

摸清病毒的传播规律和致病机理非常关键

今年2月初

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进入高峰

病毒是否通过气溶胶传播

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身着正压防护服的张晓鹏和曹诚研究员进入“红区”采样 张振威 摄

专家组第一时间展开研究

曹诚研究员带队进入金银潭医院

进行全方位气溶胶采样

从机关工作区到物资仓储区

从垃圾处理区到检验科

甚至是收治危重病人的ICU病房

处处留下了专家组的身影

一次采样结束后

曹务春研究员脱掉防护服换上军装

方舱医院的护士们惊呼:

“大家快看,刚才采样的是个将军!”

“作为一名老党员,脏点、累点又算得了啥。”

曹务春事后的回答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曹务春研究员在方舱医院指导并开展流行病学研究

当脱下密闭的防护服时浑身早已湿透

口罩和护目镜将他们的脖子和耳朵勒破

面部也留下深深的血痕

沉到一线研究,提出真知灼见

专家组先后提交了20余份有分量的研究报告

病理研究是揭开新发传染病真相

最基本、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火神山医院成立初期

病理团队苦于没有现成的剖检室

病理研究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

祁建城研究员率队主动请缨

创造性提出用手术方舱

改造病理方舱的总体方案

他们立下军令状

只用了短短5天时间

就在火神山医院完成现有

常规手术方舱的应急改造

军事医学专家组祁建城团队正在维护装备 邵龙飞 摄

4.疫苗 疫苗

3月2日

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

军事医学研究院时指出

充分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

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

疫苗、药物、检测试剂

全力满足抗击疫情需要

要坚持在疫情可溯

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

通过打这场硬仗

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

拿出更多硬核产品

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陈薇院士在火神山医院调研 张振威 摄

历史将铭记这一系列闪光的时刻

2月26日

疫苗GLP安全性评价、动物有效性评价

和国家第三方质量复核正式启动

实验表明,Ad5-nCoV疫苗工艺稳定

质量符合预期标准,免疫原性良好

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邵龙飞 摄

3月16日

该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

并于当日20时18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

成为全球首个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陈薇院士和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在一起 张振威 摄

4月10日

完成疫苗I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

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

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

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

508名志愿者中最年长的有84岁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

这是全球当时唯一进入Ⅱ期

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移动式检测车 邵龙飞 摄  

5月22日

I期临床结果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

108名志愿者全部产生了免疫反应

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是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里程碑

6月22日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

在线发表了陈薇院士团队

在新冠病毒抗体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这是继成功研发世界首个新冠疫苗后

团队的又一重大科研进展

专家组队员对接收样本箱进行消毒 邵龙飞 摄

7月20日

陈薇院士团队向世界首次公布了Ⅱ期临床的数据

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证明了

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8月11日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陈薇是第一发明人

疫苗研发世界领先的背后

凝聚了陈薇院士团队的大量心血和付出

在陈薇院士率领下

军事医学专家组全体成员

在武汉一次次放大自己的价值

奋战在武汉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大合影 军事医学专家组提供

他们深知,

当生物安全领域的战火被点燃时

每一次战斗、每一个回合的较量

都必须拼尽全力!

因为,于国家、人民

乃至全人类而言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其他人还在看:

———————————————————————————————————

备注和负责声明

未经书面许可,保留所有权利,不得使用任何部分或完整的文章或照片。本号转载的文章都已注明出处,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请在第一时间发送邮件给本号, bbcc1223@126.com我们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若喜欢作品的可以点击“在看”,这样有机会分享给更多朋友。要是再点击“喜欢作品”,那将对我们鼓舞更大。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查实原作者,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麻烦请留言联系删除

备注和负责声明

未经书面许可,保留所有权利,不得使用任何部分或完整的文章或照片。本号转载的文章都已注明出处,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请在第一时间发送邮件给本号, bbcc1223@126.com我们将在收到后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若喜欢作品的可以点击“在看”,这样有机会分享给更多朋友。要是再点击“喜欢作品”,那将对我们鼓舞更大。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查实原作者,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麻烦请留言联系删除